脚腕指的是脚踝。脚踝凉疼,可能是和受凉、陈旧性损伤、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受凉:如果日常没有注意脚踝的保暖,脚踝长时间受寒冷刺激,可能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出现发凉、疼痛、痉挛等。可以通过袜子、秋裤等进行脚踝处的保暖,日常生活中可以养成泡脚的习惯,建议每天晚上使用40~48℃的热水进行泡脚,泡脚时间可控制在20~30分钟。
2、陈旧性损伤:如果脚踝部位曾经出现扭伤或骨折等,受到寒冷刺激后,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疼痛、发凉、酸胀等。如果疼痛比较轻微,可以使用40~45℃的热毛巾进行热敷,时间可以控制在10~15分钟,一天可进行2~3次。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可以遵医嘱通过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治疗。
3、骨性关节炎:该疾病是一种关节软骨损害为主,并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病变可能会发生在脚踝处,使患者出现疼痛、发凉、僵硬等。可遵医嘱通过对乙酰氨基酚片、盐酸哌苔啶片、玻璃酸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镇痛和润滑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进行关节融合术、截骨术等。
4、类风湿关节炎: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主要是由于类风湿因子阳性导致的炎性关节性疾病,会引起疼痛、肿胀、发凉、功能障碍等。可以遵医嘱通过洛索洛芬钠片、双氯芬酸钠片、布洛芬胶囊等药物治疗。也可采取体外超声波治疗,一次时间可持续20~30分钟,一日可进行1~2次。
5、痛风:该疾病是因高尿酸血症导致的关节病变,会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疼痛时可能会感觉到局部发凉。可遵医嘱通过秋水仙碱片、吲哚美辛片、非布司他片等药物进行镇痛、抑制尿酸生成等治疗。日常需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
患者治疗期间要多注意静养,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如果患者因疾病产生不良情绪,需要及时进行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影响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