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多高才需要吃二甲双胍,是一个涉及糖尿病管理和药物治疗的重要问题。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血糖超过11.0mmol/L时,可能就需要考虑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其使用通常基于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医生的综合评估。一般来说,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血糖超过11.0mmol/L时,已经超过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这两个数值是诊断糖尿病的常用标准,也是启动药物治疗的参考依据。但具体是否需要使用二甲双胍,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并发症、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以及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等。这些作用共同降低了血糖水平,使得二甲双胍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二甲双胍的使用剂量和频次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良反应,二甲双胍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缺氧等患者,二甲双胍可能是禁忌的或需要谨慎使用。因此,在使用二甲双胍之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确保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当血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需要考虑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但具体是否需要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