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风湿做什么检查才确诊2,风湿病要做哪些检查3,风湿性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有哪些4,确诊风湿应该有哪些检查
1,风湿做什么检查才确诊
建议到医院化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尿常规,类风湿系列,ENA多肽,双膝关节正侧位骨盆正位,双手关节正侧位,确诊后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
{0}
2,风湿病要做哪些检查
你好:常规检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谱等)。血清学检查、关节液检查、影响学检查:X-线平片、计算机体层显像(CT)、造影、关节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超声波检查。
{1}
3,风湿性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风湿疾病疑似或确诊患者来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往往会接受查体和各种化验。一、常见的一些化验项目1、血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查看是否出现异常指标,帮助确诊疾病及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2、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血沉高,说明疾病还在活动期,越高越严重。血沉下降,表示药物发挥了作用,疾病得到控制。在风湿疾病中,血沉高于25才有意义。 3、C―反应蛋白(CRP):正常值≤10mg/L。CRP高,表示体内存在感染、创伤、炎症,疾病还处于活动期。4、抗链球菌溶血素“O”:正常值小于1:500,阳性则显示可能患有风湿热。 5、
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常见于多种风湿疾病和急慢性炎症。因此,不能单凭类风湿因子就认为自己是
类风湿关节炎。但如果类风湿因子滴度高、多次测定阳性、多种方法测定阳性,那么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较高。 6、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RA-33/66、抗Sa抗体: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尤其是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7、抗CCP抗体:对诊断早期类
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大意义。8、抗核抗体:阳性常见于许多疾病。同时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体征的,要高度怀疑是狼疮。阴性几乎可以肯定排除狼疮的诊断。 9、抗ds-DNA抗体:几乎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滴度越高,显示疾病活动度越高。 10、抗Sm抗体:几乎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但并非所有狼疮患者都显示阳性。 11、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对诊断
干燥综合症有较大意义。12、HLA-B27:对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大意义。 1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诊断系统性血管炎有积极意义。 注意,每个医院可能因为使用的化验试剂不同,仪器不同,测验手段不同,标准值会有差异,要以化验单上标准值作为最终参考。 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一般选择症状最严重的部位。如果局部症状不典型,医生会根据已确定的考虑方向,选择疾病常见的发作部位进行拍片。如类风湿关节炎,往往选择双手和腕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往往选择双侧骶髂关节和髋关节。定期的X线检查,可以进行前后的对比,以判断经治疗后,病情是否被控制,以判断疗效。2、CT检查:分辨率更高,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对病变情况反映更为全面、具体。3、磁共振成像和B超检查:可对软骨、滑膜、关节积液等关节内部病变性清楚显示,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和骨性关节炎的检查。
{2}
4,确诊风湿应该有哪些检查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实验室检查(1) 常规检查:风湿病是侵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疾病,所以要对患者作全面的检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谱等)。
(2) 血清学检查:①一般
性: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②特殊性:a.
抗核抗体谱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先做ANA,如滴度> 1:40,则应进一步检查其他项目。b.
HLA:虽然HLA与风湿病有密切的相关性,但目前对其了解还不多,常用的,比较有特异性的如 HLA B-27对AS 阳性率可高达81.8%,对赖特综合征也可达到40%,在银屑病仅
为10%;
DR4/DR1对RA阳性率为49-79%,JRA为7%,但JRA的Dw4为26%,Dw14为47%,DR3在SLE仅为2.7%,在pSS为
5.6%。 Behcet病仅有3.3% HLA B5为阳性。c. 其他:如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抗磷脂抗体,抗核周因子(ANCA)等对一些病有诊断参考价值。
(3) 关节液检查:新鲜的关节液是很重要的,应作常规,培养,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