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女脚后跟疼,可能是久站、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滑囊炎、骨刺等原因导致。建议及时就医,结合具体病因,遵医嘱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久站:可能是48岁女性,由于工作原因需要长时间站立,由于长时间站立会影响下肢处的血液循环,并且也会增加脚部受力,会引发局部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属于常见现象,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平时站30分钟左右适当走动3~5分钟,缓解局部疲劳,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足底筋膜炎:也可能是长期穿高跟鞋、长期走路,或者局部受到外力作用等,导致足底筋膜处出现炎症性反应,因为炎性因子的刺激,初期局部会出现轻微的刺痛,随着疾病进展以及日常运动,疼痛会呈加重趋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以及解除痉挛的药物改善,例如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以及盐酸乙哌立松片等。
3、跟腱炎:跟腱炎主要是指跟腱以及周围腱膜,出现无菌性炎症性反应,可能长期行走或者跑跳时,导致跟腱以及周围腱膜受损,局部纤维撕裂、变性,甚至钙化会影响皮下组织充血、水肿。表现出跟腱处疼痛、僵硬以及足跟不能着地等不适。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类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改善,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以及醋酸泼尼松龙片等。治疗时也可以用冰块,冰敷局部5~10分钟,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疼痛。
4、滑囊炎:可能是滑囊反复、持续以及长期的受到摩擦和压迫,从而使局部出现炎症性反应。当病情比较严重时,可能也会累及关节活动以及压迫周围神经,从而表现出压痛、包块等症状。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减轻炎症反应,例如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
5、骨刺:48岁女性身体正处于绝经阶段,比较容易出现骨骼退行性变化的现象。如果在这期间跟骨处产生骨刺,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和软组织造成刺激,从而引发局部出现包块、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不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以及消炎止痛的药物缓解,例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片、维生素B1片等。必要时也可以同时配合超短波电疗法,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使人体的局部组织产生热量,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治疗时要注意休息,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增加意外事件发生风险。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新鲜的瓜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