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知识 >  一热就痒的荨麻疹是哪一类

一热就痒的荨麻疹是哪一类

来源:金话筒医药 时间:2025-05-09 17:39:36 手机版

一热就痒的荨麻疹一般是普通荨麻疹或胆碱能性荨麻疹等,通常可分别使用抗过敏、清热解毒等药物来治疗。

1、荨麻疹是过敏引起的,是一种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常见的引起身体过敏的东西主要有粉尘、花粉、螨虫或霉菌类等。症状是身体出现大片的红斑或扁平水肿性风团,皮疹处剧烈瘙痒,发作急骤,通常会在一天内自行消退,但是会反复发作,荨麻疹发作没有明显规律,但是容易在受风、受热、或接触过敏原的时候发作。荨麻疹一般可以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和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的荨麻疹可以吃甘露聚糖肽胶囊、匹多莫德口服液或转移因子口服液调节免疫治疗。

2、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荨麻疹,病因没有完全明确,可能过敏关系不太大,主要是免疫系统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胆碱能性荨麻疹好发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症状多呈慢性,但是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轻。胆碱能性荨麻疹通常在受热、情绪紧张、运动、吃了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发作,发作时头皮和后背会出现分散的小红疙瘩,疙瘩有刺痒感,抓挠时刺痒加重。当情绪平静、温度凉快下来之后症状可在几分钟内自行消退。胆碱能性荨麻疹通常可以吃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比如湿毒清胶囊、加味逍遥丸或龙胆泻肝丸治疗。

最近更新

  • 鱼胶的功效和作用鱼胶的功效和作用

    鱼胶是由鱼鳔经过炖煮和提取而得的一种胶质物质。它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首先,鱼胶具有滋养和美容的功效。胶原蛋白是人体皮肤和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

  • 脾胃虚寒湿气重吃什么药最好脾胃虚寒湿气重吃什么药最好

    脾胃虚寒湿气重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可以选择以下药物进行治疗。1.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温阳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湿气重的病症。2.陈皮:具有健脾开胃...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

  • 藿香正气水可治八种病藿香正气水可治八种病

    藿香正气水一般没有可治八种病的说法,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胃肠道不适、肠胃炎、痢疾、神经官能症、感冒引起的胸闷、咳嗽等症状,但是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1、胃肠道不适:藿香正...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

  •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最快脾胃虚弱怎么调理最快

    脾胃虚弱是中医术语,指的是脾胃功能的减弱。调理脾胃虚弱通常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定时定量、按摩疗法、适量运动、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如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1、调整饮...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

  • 藿香正气水哪个好藿香正气水哪个好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缓解胃肠道不适和改善消化功能。它由藿香、草果、香附等草药制成,具有舒缓胃肠症状的功效。然而,选择是否使用藿香正气水还是要基于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如在药店购...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

  • 慢性结肠炎和直肠炎怎么根治慢性结肠炎和直肠炎怎么根治

    临床上并没有根治的说法,一般指治愈。慢性结肠炎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而直肠炎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直肠部位出现炎症反应。慢性结肠炎和直肠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

  • 例假期间能喝藏红花泡水吗例假期间能喝藏红花泡水吗

    例假一般指月经,月经期间有的女性可以喝藏红花泡水,有的女性不可以喝,这主要取决于每个女性的月经情况。藏红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排毒的作用,它适用于治疗女性的月经失调,但是对于月...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

  • 焦虑症10个明显征兆焦虑症10个明显征兆

    焦虑症并没有10个明显征兆的说法,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可以表现为多种症状,比如持续的紧张和担忧、过度的恐惧感、心悸和心跳加速、睡眠问题、集中注意力困难等,必要时需要配合医生治...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

  • 没药的功效与作用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没药,源自没药树树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和芳香疗法成分,具有多种显著的功效与作用,包括消炎止痛、抗菌杀菌、呼吸系统支持、促进伤口愈合、散瘀止血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消炎止痛:没药具有出...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

  • 阳气不足怎么补阳气阳气不足怎么补阳气

    阳气不足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精神疲惫、四肢冰冷等症状。原因包括过度劳累、饮食不当、情绪波动、久病体虚和环境因素。总结起来,针对阳气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作息、调整...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