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在临床称为发热。多少度算发热需根据具体测量的部位而定,常测量部位为腋下、口腔、肛门。腋下体温超过37.3℃即为发热。口腔温度超过37.3℃即为发热。肛门温度超过37.7℃即为发热。
1、腋下温度:腋下正常体温范围在36℃-37.2℃,超过37.3℃即为发热。腋下温度通常被认为是人体体表温度的一个代表,因为它相对容易测量且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当腋下温度超过37.3℃时,通常被认为是发热的阈值。
2、口腔温度:口腔温度正常范围在36.3℃-37.3℃,超过37.3℃即为发热。口腔温度相对腋下温度更能反映体内核心温度的变化。但口腔内的温度受到呼吸、唾液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正常温度范围通常比腋下温度稍高。当口腔温度超过37.3℃时,也被认为是发热的阈值。
3、肛门温度:肛门测温正常范围在36.5℃-37.7℃,超过37.7℃即为发热。肛门温度直接反映了直肠内的温度,是测量体内核心温度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由于直肠内的温度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极小,且更接近体内核心温度,因此其正常温度范围通常会比口腔和腋下温度更高。因此,当肛门温度超过37.7℃时,被认为是发热的阈值。
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如果只是轻度的发热,可通过温毛巾擦拭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的部位,已帮助退热。也可将退热贴贴在额头、胸部等身体部位,通过水汽化吸热的方法达到降温的目的。同时还可多喝水,加快排汗、排尿,促进体内的毒素以及代谢废物排出,也有利于康复。如果持续发热,可在医嘱下采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