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知识 >  同仁堂国公酒用什么酒泡的,药酒国公酒的配方

同仁堂国公酒用什么酒泡的,药酒国公酒的配方

来源:金话筒医药 时间:2023-03-19 11:31:44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药酒国公酒的配方2,有关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国公酒详情介绍3,北京同仁堂的国公酒大概价格是多少4,国公酒的作用有哪些呢5,有关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国公酒详情介绍

1,药酒国公酒的配方

国公药酒,【处方】当归、羌活、怀牛膝(去头)、防风、独活、牡丹皮、广藿香、槟榔、麦冬、陈皮、五加皮、厚朴(姜炙)、红花、天南星(矾水炙)、枸杞子、白芷、白芍、紫草、补骨脂(盐水炙)、青皮(醋炒)、白术(麸炒)、川芎、木瓜、栀子、苍术(炒)、枳壳(去心麸炒)、乌药、佛手、玉竹、陈皮、红曲、蜂蜜、红糖  【制法】上三十三味,用白酒回流提取三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个月,吸取上清液,灌封,即得。

2,有关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国公酒详情介绍

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国公酒主要原料是由当归、 羌活、 怀牛膝(去头、) 防风独活、 牡丹皮、 广藿香、 槟榔、麦冬、 陈皮、 五加皮、 厚朴(姜炙)、 红花 、天南星(矾水炙) 、枸杞子、 白芷、 白芍、 紫草、 白术(麸炒)、 川芎、 木瓜、 栀子苍术(炒) 、枳壳(去心麸炒)等30多味中草药材泡白酒加蜂蜜、红糖而制成。主要作用是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病如关节疼痛,沉重,伸屈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等。口服,一次10ml,一日2 次。 注意事项:1.忌生冷食物,避风寒。2.宜饭后服用。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本品含乙醇(酒精)55%~6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8.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9.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孕妇禁用。2.风寒外感、湿热有痰时禁用。3.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对酒精过敏者禁用。

3,北京同仁堂的国公酒大概价格是多少

2008元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国公酒主要原料是由当归、 羌活、 怀牛膝(去头、) 防风独活、 牡丹皮、 广藿香、 槟榔、麦冬、 陈皮、 五加皮、 厚朴(姜炙)、 红花 、天南星(矾水炙) 、枸杞子、 白芷、 白芍、 紫草、 白术(麸炒)、 川芎、 木瓜、 栀子苍术(炒) 、枳壳(去心麸炒)等30多味中草药材泡白酒加蜂蜜、红糖而制成。主要作用是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病如关节疼痛,沉重,伸屈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等。口服,一次10ml,一日2 次。 注意事项:1.忌生冷食物,避风寒。2.宜饭后服用。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本品含乙醇(酒精)55%~6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8.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9.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孕妇禁用。2.风寒外感、湿热有痰时禁用。3.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对酒精过敏者禁用。

4,国公酒的作用有哪些呢

国公酒 【作用】 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邪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沉重、屈伸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由北京同仁堂出品的国公酒主要用来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经络不和、风寒湿痹引起的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腿酸痛,下肢痿软,行步无力。 国公酒配方中秦艽、蚕砂、萆薤、防风、羌活、松节、茄根等能祛风湿、止痹痛、利关节,牛膝能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具有活血、养血、滋阴柔筋的效果,配以当归活血、破瘀、配枸杞子补肾养阴,加之用白酒浸制以通血脉助药力之功效。若将药渣研细用米糊制成小丸,饮其酒,服丸每次10-15克,日服二次由治疗效果更佳。 本品的处方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十全大补汤,是历代著名方剂之一。即在气血双补的“八珍汤”的基础上加黄芪、肉桂二味组成。即选用名贵的党参、茯苓、黄芪、肉桂、白芍、当归、甘草、川芎、熟地、白糖、白酒等原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工艺结合精制而成。 主要用于培补气血,适用于气血两虚,偏于阳虚有寒的多种病证。如气血虚弱所致的食少乏力,头晕、心悸,妇女崩漏,疮疡溃而不敛,脓少清稀等症。 以上是国公酒的药理作用,可见,国公酒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副作用小

5,有关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国公酒详情介绍

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国公酒主要原料是由当归、 羌活、 怀牛膝(去头、) 防风独活、 牡丹皮、 广藿香、 槟榔、麦冬、 陈皮、 五加皮、 厚朴(姜炙)、 红花 、天南星(矾水炙) 、枸杞子、 白芷、 白芍、 紫草、 白术(麸炒)、 川芎、 木瓜、 栀子苍术(炒) 、枳壳(去心麸炒)等30多味中草药材泡白酒加蜂蜜、红糖而制成。主要作用是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病如关节疼痛,沉重,伸屈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等。口服,一次10ml,一日2 次。 注意事项:1.忌生冷食物,避风寒。2.宜饭后服用。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本品含乙醇(酒精)55%~6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8.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9.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孕妇禁用。2.风寒外感、湿热有痰时禁用。3.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对酒精过敏者禁用。【批号】国药准字z11020459

最近更新

  •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杜仲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

    杜仲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安胎等多种功效与作用。1.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杜仲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显著的补益肝肾作用。现代研究发现,杜仲含有矿物质、氨基酸、蛋白质...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

  • 饭后吃柿子会得结石吗饭后吃柿子会得结石吗

    饭后吃柿子是否会得结石主要和吃柿子的量有关。如果适量吃,一般不会导致结石。但如果过多吃柿子,也可能会导致结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不会:如果只是...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

  • 吃燕窝的作用功效吃燕窝的作用功效

    吃燕窝可以帮助促进睡眠、美容养颜、滋阴润燥、补中益气、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功效,但是不建议吃太多,避免加重肠胃负担。1、促进睡眠:燕窝能够很好地起到滋阴作用,尤其是对于心阴不足、心血欠缺的人,...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

  • 吃归脾丸会长胖吗吃归脾丸会长胖吗

    吃归脾丸一般并不会导致长胖,但是如果是一些脾胃虚寒的人吃了归脾丸后,可能会使人体的食欲增加,饮食量增加,因而会导致身体长胖。归脾丸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等多种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虚、...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

  • 五子衍生丸吃多久性功能恢复五子衍生丸吃多久性功能恢复

    五子衍宗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等病症。关于服用五子衍宗丸后性功能恢复的时间,因人而异,具体取决于个人的身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较轻...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

  • 金针菇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金针菇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金针菇可以帮助促进智力发育、促进新陈代谢、降血脂、抗疲劳和预防过敏等功效与作用,需要适量吃,不要吃过多。1、促进智力发育:金针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记...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

  • 榴莲吃了对女人有什么好处榴莲吃了对女人有什么好处

    榴莲吃了对女人主要有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缓解饥饿、美容养颜等。1、补充营养:榴莲富含多种营养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群、维生素E、膳食纤维、钾、镁、钙、铁以及多种氨基酸等。这些营养素对维...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

  • 蒲公英泡水降血压血脂吗?蒲公英泡水降血压血脂吗?

    蒲公英泡水是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压和降低血脂作用的,主要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患者,单纯的喝蒲公英泡水来降低血压血脂是远远不够的,一般需要配合药物治疗等主要治疗方法。蒲公英作为...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

  • 来月经可以喝陈皮泡水吗来月经可以喝陈皮泡水吗

    来月经是可以适当喝陈皮泡水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月经期间出现的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但是月经期间喝陈皮泡水建议用温水,不建议喝凉水泡制的陈皮水。女性的月经期是女性相对比较特殊的一个时间...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

  • 慢性咽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治好慢性咽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治好

    慢性咽炎的是一种常见疾病,想要彻底治愈需要注意采取综合的治疗方式,并且给予足够的治疗疗程。一般来说,可通过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盐水漱口以及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治疗。1、...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