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了脚筋疼,可能是和不良坐姿、外伤、骨刺、腰椎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有关。需要患者及时到医院就医,医生会寻找引起的诱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不良坐姿:如果患者长时间久坐且坐姿不正确,可能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日常需要避免久坐,同时在坐时不建议翘二郎腿,可避免下肢血液循环受阻。
2、外伤:如果患者有外伤病史,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继而出现红肿、疼痛等,同时长时间久坐可能会导致相应症状加重。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进行冷敷,需要1~2小时后重复进行。24小时后需要使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建议将热敷的温度控制在40~45℃。如果疼痛比较明显,可以遵医嘱通过布洛芬胶囊、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等药物治疗。
3、骨刺:疾病本身是骨组织的自我修复,如果腰腹和腿部有骨刺,长时间久坐可能会压迫神经,从而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目前并没有逆转骨刺的“神药”,日常可以多注意休息、控制体重、注意关节保暖等方式缓解疼痛。如果疼痛比较明显,可以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洛索洛芬钠片、布洛芬缓释片等药物治疗。
4、腰椎狭窄:如果自身患有腰椎狭窄,可能会压迫脊髓或神经,会引起下肢沉重、无力、疼痛等。可遵医嘱通过美洛昔康片、氯唑沙宗片、甲钴胺片等药物治疗。必要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5、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可能会压迫神经,导致下肢出现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美洛昔康片、盐酸替扎尼定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通过手术治疗,如半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等。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不建议剧烈运动,建议多注意休息,有利疾病控制。如果患者病程比较久,产生烦躁、暴躁等不良情绪时,家属需要及时进行疏通,避免不良情绪影响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