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脚脚踝外侧肿痛,可能是因过度行走、外力损伤、踝外翻、骨关节炎、痛风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过度行走:如果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或者是行走时间过长,同时穿的鞋子不合脚,导致脚部皮肤组织以及肌肉受到一定损伤,出现脚底疼痛、麻木、红肿等症状,适当休息,同时减少不良运动。用热水泡脚,泡脚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泡脚水的温度应要控制在42℃左右。
2、外力损伤:可能是因为高空坠落、重物砸伤或者是踢足球导致踝关节扭伤,出现疼痛、红肿、出血、活动受限等症状。在24小时之内,可以使用冰块包裹毛巾采取冰敷,皮肤可减少组织液渗出,以免肿胀症状加重。24小时后可采取热毛巾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扭伤较为严重时,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例如内固定手术或外固定手术等。
3、踝外翻:可能是先天发育不良或者是韧带拉伤等原因出现的踝关节外翻。出现行走困难、行走疼痛以及脚踝畸形等症状,病情不严重,可以采取佩戴支具方式进行矫正。如果存在有严重的骨性畸形,可以配合医生采取关节融合术、截骨术治疗。
4、骨关节炎:可能是因为软骨发育不良、慢性关节损伤等因素,导致关节出现慢性炎症,炎症因子刺激到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与肌肉,会表现为关节无力、活动障碍、关节部位疼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消炎止痛类的药膏涂抹,如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软膏、四环素软膏等药物。
5、痛风:是因为体内的血尿酸水平浓度过高,引发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之内,之后会出现脚踝外侧肿胀、疼痛等现象。可以遵医嘱口服降尿酸的药物治疗治疗,例如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将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在治疗期间患者不要相信所谓民间偏方,应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避免擅自增减药量,以免影响到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适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减少高嘌呤的食物摄入,如海带或海鲜之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