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肋骨这边的贴胸带膏什么时候拆,请问早上起床胸部下方肋骨下端附近总是有酸痛感感觉疼痛处

肋骨这边的贴胸带膏什么时候拆,请问早上起床胸部下方肋骨下端附近总是有酸痛感感觉疼痛处

来源:金话筒医药 时间:2023-04-08 15:05:55 手机版

1,请问早上起床胸部下方肋骨下端附近总是有酸痛感感觉疼痛处

您好,这有可能与肋软骨炎等有关的,注意休息,对症用一些止痛药就可以了。

这个胸带主要作用是不让你乱动使肋骨再次错位,最好不要取下,如果要取下来绝对不能做大幅度动作,或要用大力,毕竟如果骨头愈合的不好也是自己受罪。这不必要做手术啊,草药外敷可以治愈肋骨骨折,一个月就可以。

3,肋骨骨折到现在有31天了Chrisofix胸部护板可以取下来了吗

骨折仅靠这样的护板固定帮助并不大,对骨痂生长没有什么帮助,要想骨头生长更快更好,需要的是对症的治疗,而不是把断骨固定后就在床静养浪费早期宝贵治疗时间,这样的骨折和年纪,第一时间能选用民间中药、中草药对症治疗是可以很快康复的,用药5至7天疼痛可大大消除,15天后可下地站立,20天后可适量的走动,大约治疗在30至40天可基本痊愈,保养10天后拍片看到断处生长愈合良好。断处没有生长一定骨痂前,宜多休息少活动。祝你早日康复!

4,胸肋骨的问题

请采纳 肝脾不视,建议使用:疏肝健脾丸, 每个大药房均有销售 越鞠丸一方出自(《丹溪心法》一书,由苍术 香附 川芎 神曲 栀子组成,主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在临床上应用治疗癔症及术后出虚汗效果显著。1治法依据越鞠丸一方出自(《丹溪心法》一书,丹溪认为人以气为本,气和则升降不失其度、出入不停其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他明确提出了郁病有六,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血郁者,四肢无力,脉沉涩;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火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滑;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寒则发,脉沉细;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寸口脉繁盛。但六郁病机,实乃相互挟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单独为病,也可以相因而发病。此证虽有气、血、火、湿、痰、食六郁,而实际多为肝脾郁结为病。2方药组成及加减运用临证时可根据郁结情况,酌情加减方药以增强疗效。若以气郁为主的,可酌加柴胡、郁金、川楝子、莪术等;肝胃不和者,加佛手、枳壳、檀香、陈皮、半夏等。血郁为主加桃仁、红花、丹参、丹皮等,如常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胸痛、失眠等病。火郁为主可以根据病位的不同来加减用药,如上焦热则加黄芩、中焦热加黄连、下焦热加黄柏等,常加用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痰郁为主的,加半夏、郁金、瓜蒌、僵蚕、夏枯草、生牡蛎等。湿郁为主的加苍术、茯苓、厚朴、薏仁、陈皮、半夏等,常加用平胃散、二陈汤加减,食郁为主的,加山楂、神曲、莱菔子、鸡内金等。3临证举隅刘某,男,30岁。因夜间睡眠差半心悸气喘不适3月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6.5度、P90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神清语晰,精神欠可,焦虑面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率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越鞠丸合桃花四物汤加减:川芎40g,香附12g,苍术、 香附 、神曲 、栀子各10g,桃仁、红花各15g,当归10g.,远志15g,薏苡仁15g,水煎服,10剂/d.药。再合用西药戴力新10mg/qd,谷维素10mg/qd,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症。服后患者诉夜间睡眠明细减轻,偶感心累气紧不适。从郁闷以气郁为主。方药分析:从中医来说,郁证就是这样:长期精神压力大,导致肝气不舒,肝气郁结,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所以气郁容易使血行不畅而形成血郁(即血淤);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气血郁久既容易聚湿食滞而形成湿郁甚至食郁,又容易化火而形成火热之郁,而\"越鞠丸\"就是治疗气郁、血郁、热郁、湿郁、食郁等诸郁的良方,以调理精气神中的\"气\"(气郁)为主,兼调\"精\"(津湿)\"神\"(血淤),最终全面重振人体的\"精气神\",脏腑来说,涉及肝脾两脏,因肝藏血而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喜怒无常,忧思无度则肝气不舍,形成气郁,进而导致血郁、火郁;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影响脾土则脾失健运而致食郁,甚者会形成湿郁、痰郁。所以气、血、火三郁多责之于肝,食、湿、痰三郁多责之于脾。本方中香附行气开郁;川芎活血祛瘀;栀子清热泻火;神曲消食导滞;苍术燥湿健脾,再加上桃花四物汤活血、补血,加上病人当时来时诉睡眠差,加点安神药使病人夜间安睡则病自去。越鞠丸只有5味药,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一般患有郁证的人都会有或轻或重的胸膈痞闷,也就是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那就是气郁,方子中的\"香附\"专门行气解郁;如果还有胸胁胀痛的感觉,就可以靠方子中的活血化淤药物川芎来解决;同样,出现恶心呕吐、嗳腐吞酸、饮食不消的症状,分别用苍术、栀子、神曲就可以治疗。一个简简单单的方子,能够通治几大类不同的郁证。  总之,中医内治法治疗癔症要辨证准确,治法得当,可以运用西医的一些辅助检查来确诊是不是癔症引起的身体不适,还是本身脏腑实质性的病变引起的,还要注意调理病人的情志。单用药物的治疗来调节是不够的,为此彻底清除病邪,用心理的方法来开导病人也是治疗癔症的关键。还要酌用汤剂,调理脏腑,疏通气血,使病邪无稽留之地,方可达到彻底治愈之目的。 在中医科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看到了老师治疗癔症的主要方法,从收到的病人中大多数都是属于肝气不舒,肝气郁结而发病。所以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疏肝理气为主,但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要分不同的人群,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要滋补肝阴,这样才能达到阴阳平衡。男子以肾为先天,所以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要滋补肝肾,主要养肾阴,这样才能带到滋水涵木,老年人以脾胃为主,所以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要健脾和胃,在合用西药 戴力新10mg/qd,谷维素10mg/qd,这样在临床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最近更新

  • 急性牙髓炎吃消炎药有用吗急性牙髓炎吃消炎药有用吗

    急性牙髓炎吃消炎药有用,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止痛药或使用漱口水缓解症状,但如果想彻底治疗牙髓炎还需进行根管治疗。1、消炎药:也就是抗菌药,牙髓炎是牙髓的炎性病变导致的,需要配合必要的抗生素...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

  • 牙齿松动疼痛怎么治最好的办法牙齿松动疼痛怎么治最好的办法

    牙齿松动疼痛并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病因治疗,可能是牙周病、牙齿损伤和创伤、牙齿咬合不正、牙齿感染和蛀牙、骨质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刮治术等方法治疗,需要到医院检查,...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

  • 牙痛会引起脸部神经痛吗牙痛会引起脸部神经痛吗

    牙痛一般可能会引起脸部神经痛,牙齿的神经分布十分广泛,而且血运丰富,面部神经与其相互重叠,所以牙齿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脸部神经处,导致发生过面颊的肿痛。牙痛的主要症状就是牙齿或牙龈或面颊部的肿...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

  • 拔牙3个小时还流血拔牙3个小时还流血

    拔牙3个小时还流血,如果血流明显,建议及时咨询一下医生,大多数人群在拔牙后两个小时内出血就会渐渐停止,3个小时还流血需要引起重视。拔牙后出血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拔牙后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口内咬棉...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

  • 长期口臭应该看哪个科长期口臭应该看哪个科

    长期口臭一般建议去看口腔科,也有可能去消化科或者呼吸科,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终的就诊科室。具体如下:1、口腔科:如果患者是由于牙周脓肿而引起的口臭,建议挂口腔科看。牙周脓肿是由于牙周炎逐...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

  • 口腔囊肿手术后10天了还疼口腔囊肿手术后10天了还疼

    口腔囊肿手术后10天了还疼,需要考虑是个体耐受性差异导致疼痛症状延长或者囊肿手术后术区感染导致的疼痛,通常疼痛症状可以采用口服镇痛类药物、肌肉注射镇痛药或者静脉镇痛泵镇痛治疗改善,出现感染...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

  • 牙齿遇冷风或冷水就痛怎么办牙齿遇冷风或冷水就痛怎么办

    牙齿遇到冷风或冷水就痛,考虑是牙本质敏感、可复性牙髓炎或牙隐裂等导致,应视疾病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一、牙本质敏感1、程度较轻的牙本质敏感可以采用药物脱敏治疗,包括酸性单氟磷酸钠牙膏...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

  • 烂牙根上长了个鲜红小肉芽烂牙根上长了个鲜红小肉芽

    烂牙根上长了个鲜红小肉芽通常是口腔内的增生物,因为引起的原因较多,一般需要进行检查后才能具体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增生分很多的种类,包括炎症的增生,比如牙齿发炎,牙龈发炎,舌头发炎,会...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

  • 口腔上颚有密密麻麻的小疙瘩口腔上颚有密密麻麻的小疙瘩

    口腔上腭有密密麻麻的小疙瘩,主要与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等原因相关;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护理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具体如下:1、口腔溃疡:由于饮食、精神、药物、生活不规律等多种原...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

  • 洗牙对牙齿好吗?有损害吗洗牙对牙齿好吗?有损害吗

    洗牙对牙齿是有益的,但前提是进行正确的洗牙操作,并且遵循适当的频率。洗牙是口腔保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通过超声波洁牙器或手动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以及色素沉积。这些物质如果...

    用药指南 日期: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