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脚后跟疼,可能是寒冷刺激、鞋子不合适、外伤、跟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寒冷刺激:如果室外温度比较低,但穿的鞋子过薄,可能会导致脚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需要及时对鞋子做出调整,同时要使用40~42度的热水进行泡脚,时间可以控制在15~30分钟。
2、鞋子不合适:如果长时间穿高跟鞋,可能会导致脚部受到挤压,便会引起红肿和疼痛。需要对鞋子作出调整,建议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
3、外伤:如果不注意日常防护,脚部受到撞击或磕碰后,可能会导致脚部软组织受损,出现红肿、疼痛、皮肤青紫等。24小时内需要使用冰袋进行冷敷,24小时后需要使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冷敷和热敷的时间可以控制在15~20分钟,且每天需要多次冷敷或热敷。
4、跟腱炎:日常在运动时,如果跟腱部位反复受到拉伸,便会引起劳损性损伤,会导致脚后跟上方出现疼痛、肿胀、僵化等。可以使用支具对踝关节进行固定,同时要使用冰袋对其进行冷敷,1~2小时后需要重复进行冷敷,目的是帮助不适症状缓解。疼痛比较严重时,可遵医嘱通过布洛芬胶囊、依托考昔片、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治疗。
5、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组织如果发生病变,可能会压迫下肢的神经,从而引起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可遵医嘱通过氯唑沙宗片、美洛昔康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遵医嘱通过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全椎板切除术等治疗。
患者在接受医生治疗期间不建议剧烈运动,需要注意静养,目的是避免疾病加重。同时需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方便医生根据疾病的变化改变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