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范围通常低于7.8毫摩尔/升,如出现不良反应,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通常指的是从进食开始算起,两小时后血糖浓度的水平。在测试中,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低于7.8毫摩尔/升,这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血糖水平在7.8至11.0毫摩尔/升之间,这表明血糖控制存在一定的异常,可能是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前期的迹象。此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如空腹血糖测试、糖耐量测试或测量糖化血红蛋白,以确定是否存在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可能因个人体质、年龄、测试前的饮食和活动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测试结果异常的个人,应该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指导。
为了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应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减缓食物中糖分的吸收,从而避免血糖水平的急剧升高。
2 2型糖尿病发展因素是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总结出一些可能的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患有该病,则子女患病的风险会增加。某些基因突变也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2.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度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控制不良,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
4.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5.糖尿病前期状态: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2型糖尿病。
6.其他疾病:一些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有关。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预防和治疗。及早发现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管理该疾病非常重要。
3 2型糖尿病开始尿糖严重不
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尿糖严重不严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尿糖阳性,如果是空腹血糖受损或者糖耐量异常,可以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果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控制不佳,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1、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超出正常水平,但低于7.0mmol/L,可由于饮食、情绪等因素引起,进食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但低于11.1mmol/L,为空腹糖调节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这时需要饮食、运动治疗,如果没有进展到糖尿病,则不严重;
2、糖耐量异常:是介于糖尿病与正常人之间的一种糖代谢状态,糖耐量异常者随机血糖可超过11.1mmol/L,但低于7.0mmol/L,因此如果是此状态下的糖尿病患者,开始尿糖严重,需要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如果经过饮食、运动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则需要药物治疗;
3、显性糖尿病:是指患者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这时也可诊断为显性糖尿病。这时如果经过饮食、运动治疗后,即使空腹血糖或者餐后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也需要药物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4、妊娠期糖尿病:不论是妊娠期首次发生的糖尿病或妊娠期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均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加强对其的关注。首次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否则会导致流产、早产、巨大儿等严重后果。
4 2型糖尿病分类包括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改变的不同,可以将2型糖尿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和IGT三种情况。其中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患者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耐量异常是指患者在口服葡萄糖后两小时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IGT是指患者在口服葡萄糖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
2.糖尿病早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情况。轻度糖尿病是指患者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中度糖尿病是指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重度糖尿病是指患者的血糖水平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等。大血管病变是指心脏、脑血管和下肢血管等重要器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情况;微血管病变是指视网膜、肾脏和外周神经等微小血管发生病变的情况;神经病变是指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发生病变的情况。
4.其他类型:包括妊娠期糖尿病、肥胖相关性糖尿病等。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肥胖相关性糖尿病是指由于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血糖异常升高。
2型糖尿病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2型糖尿病能不能吃桑葚
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吃桑葚。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血糖波动较大,则不建议吃。吃桑葚的量取决于患者血糖控制的程度:
1、空腹血糖受损或者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可以在两餐之间吃8-10个桑葚;
2、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1-2期的患者,每日可以吃6-8个桑葚;
3、糖尿病期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基本达标,比如空腹血糖控制在6.5-7.5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5mmol/L以内,两餐之间可以吃8-10个桑葚。最大量不超过1500g;
4、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5mmol/L,建议这类患者就不要吃桑葚,可以吃一些不升高血糖的食物,包括黄瓜、西红柿;
5、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并发症时,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者非酮症高渗昏迷的时候,也不建议吃桑葚,以免加重病情。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吃含糖量在10%-20%的水果。通常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吃含糖量在20%以下的水果,如西瓜、苹果、梨、橘子、橙子、柚子、猕猴桃等。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饮食原则是限量、不忌口、少食多餐、合理搭配,避免暴饮暴食,并且配合适当运动进行治疗。如果通过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不能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推荐阅读

糖尿病前期患者一般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1.不伴有其他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所引起。在患病早期,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
# 作用 # 代谢性疾病 # 糖尿病前期
59人浏览
女性朋友比较容易生病,由于女性需要经历月经、孕期、哺乳等特殊的生理时期,这些生理时期稍有异常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的负担,影响女性健康。女性心脏的考验将在30岁之后拉开帷幕,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心脏,女性必须要越过7道生理坎。1、月经不调:研究发现,中青年女性长
# 糖尿病前期 # 月经不调 # 癌症
82人浏览
糖尿病前期患者出现恶心的症状时,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运动的方式进行改善。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一、一般治疗1.饮食调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以低糖、低脂的食物为主,比如荞麦面、燕麦等,也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
# 作用 # 用药 # 内分泌失调
139人浏览
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要进行体检,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糖检测、尿常规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者绝对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引起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病史询问:通过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家族史、不
# 治疗方案 # 代谢性疾病 # 糖尿病前期
105人浏览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临床经过大量研究后,推算出2型糖尿病的疾病进程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这个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可能会达到高峰期、胰岛素抵抗期、胰岛素缺乏期、糖尿病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进展情况。1、第1个阶段:即糖尿病前期,指从出现糖
# 妊娠糖尿病 # 糖尿病前期 # 糖尿病患者
82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