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肝炎有没有传染性
通常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如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炎如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等,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肝炎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严重炎症的统称,病毒性肝炎较为常见,通常也具有传染性。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较强,可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等可能会感染。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会经血液、性、母婴等途径传播。
非病毒性肝炎如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等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分别是由于酒精损伤肝脏引起肝炎、药物毒性或者代谢产物毒性引起肝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机体攻击自身肝脏抗原引起肝脏炎症、肥胖及脂肪代谢异常过量脂质沉积肝脏导致肝细胞损伤等引起肝脏炎症。
2 肝脏疼痛一般在哪个部位
肝脏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脏肿瘤或胆囊疾病。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肝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都会引起肝脏疼痛。应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戒酒或停用引起肝炎的药物,必要时进行肝脏保护治疗。
2.脂肪肝:肝脏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肝脏疼痛。需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
3.肝硬化:长期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导致肝脏疼痛。应避免肝损伤因素,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4.肝脏肿瘤:肝脏良性或恶性肿瘤都会引起疼痛。根据肿瘤类型,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方案。
5.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可能导致肝脏区域疼痛。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为了减轻肝脏疼痛,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 乙肝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属于血脂的检查项目之一。乙肝患者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合理、肥胖等导致,还可能是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等引起。需根据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乙肝病毒类药物治疗、降血脂治疗。
1、饮食不合理:如果患者经常吃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需要避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类食物,可以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类食物,有利于病情改善。
2、肥胖:如果患者身体过于肥胖,体内脂质代谢障碍,可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需要患者进行饮食控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能会改善病情。
3、药物性肝炎:患者大量使用红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片、克拉霉素片等药物,肝脏会受到明显损坏出现肝损伤,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需要及时停止药物的应用,病情可能会逐渐缓解。
4、脂肪性肝病:脂肪在肝脏堆积,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遵医嘱使用苯扎贝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酒精性肝病:患者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对肝脏造成明显破坏,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需要患者及时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住院系统治疗。
6、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侵袭肝组织,可出现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片、阿德福韦酯片等抗乙肝病毒类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清除体内的病原体,促进病情尽快缓解。
7、糖尿病:在患者出现糖尿病时,体内物质代谢异常,会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格列齐特片等药物治疗。
此外,黄疸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均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需要患者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4 转氨酶147严重吗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属于肝脏损害比较敏感的检测指标,常用于肝功能检测。氨基转移酶147U/L,已经明显超出正常范围,通常是严重的,提示可能出现胆汁淤积、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1、胆汁淤积: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酸、胆红素等有害物质在肝脏堆积,对肝细胞产生损伤,肝细胞释放出大量的氨基转移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数值增加。出现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乏力等症状。需要针对病因治疗,例如结石导致,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将结石取出,帮助解除胆道梗阻促进恢复。
2、脂肪肝:脂肪在肝细胞内异常堆积,导致肝细胞损伤,也可造成肝细胞内氨基转移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水平异常增加,以及出现肝区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要遵循医生建议使用降血脂类药物,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非诺贝特片等。并联合使用护肝类药物,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以及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常用药物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双环醇片等。
3、病毒性肝炎:由于氨基转移酶在肝细胞内大量分布,如果病毒感染损伤肝细胞,可导致氨基转移酶释放入血,引起氨基转移酶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以及出现黄疸、乏力、腹痛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伤促进恢复。
4、药物性肝炎:药物副作用或者服药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肝脏产生刺激导致肝细胞损伤,造成肝脏内氨基转移酶进入血液,导致数值明显增加。需要立即停止使用与肝脏损害有关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肝类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症状,常用药物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水飞蓟宾胶囊、熊去氧胆酸片等。
5、肝硬化:肝硬化在发展过程中,对肝细胞产生损伤,影响肝功能也可出现血清中氨基转移酶水平增加,以及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恶心等症状。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帮助改善肝功能,常用药物包括索磷维伏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索磷布韦片等。
此外,肝癌、急性心肌梗死也可能会引起该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是怎么回事,需要怎么办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可能是不良生活或肝损伤导致,需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果存在肝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保肝以及降酶的药物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一、不良生活方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中,以肝和心肌内的含量最为丰富,在肝脏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浆中,当1%的肝细胞被破坏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大量释放入血,使血液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增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应小于40U/L,如果是轻度升高未超过正常值两倍,通常考虑是熬夜、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当去除诱因后,比如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规律作息、规律饮食等,一般可自行恢复。
二、肝损伤:
如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超过正常值两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等疾病。
1、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采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类及核苷类药物,以此抑制HBV的复制,改善肝脏炎症。
2、药物性肝炎:患者需停止服用引起该病的药物,必要时进行洗胃治疗,以免药物的吸收,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肝药物如益肝灵滴丸、双环醇片或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脂肪性肝炎:患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戒烟戒酒等,同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甘草酸二铵胶囊、益肝灵滴丸等护肝药物。
4、肝硬化:对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有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等情况的患者,建议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劳累,可以遵医嘱选择抗病毒药物、利尿剂、白蛋白等药物治疗。比如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恩替卡韦胶囊、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对于并发腹水的患者则需联合使用利尿剂,比如螺内酯片、呋塞米片等药物,必要时可输注白蛋白治疗。
5、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在发病早期或临床中期,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对于进展期肝癌患者在术前或术后需进行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晚期肝癌患者的独立治疗措施,包括介入治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此外,急性心肌梗死、骨骼性疾病等,也有可能会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微升高时,首先要排除是否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如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增高,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做相关检查,根据病因的不同,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推荐阅读
部分肝炎有可能通过垂直途径传染给自己的后代,建议到医院就诊,服用抗病毒药等,尽可能的阻断垂直传染。具体如下:肝炎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的种类比较多,部分具有传染性,指的是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共5型肝炎,这些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传播途径
179人浏览
大多数的慢性肝炎是不会传染的,只有少部分的慢性肝炎会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和致病因素有关系。慢性肝炎有传染性的患者对于周围的人是有影响的,需要密切注意。1、常见的慢性肝炎如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等,通常是由于饮食不科学、大量饮酒、使用
198人浏览
不明原因的儿童急性肝炎是否传染,要根据病因而定,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则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儿童急性肝炎,通常不具有传染性。具体如下:1、有传染性: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炎具有传染性,比如乙型病毒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当病毒处于复制
161人浏览
抽血检查谷丙转氨酶偏高,有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比如过度劳累等引起;也可能是病理因素,如病毒性肝炎等引起。具体分析如下:1、生理因素:一般在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或熬夜,以及女性月经期间,都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偏高。其次,某些人在饮酒后,也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偏高。2、病理
197人浏览
肝炎一般会传染给家人,尤其是病毒引起的肝炎,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而这些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特定的途径进行传播,通常会导致传染给家人,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1、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避免共用注射器、针头,
146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