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乙肝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症状包括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区疼痛等。乙肝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检查来检测乙肝病毒相关的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肝保护措施,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确定。具体介绍如下:
1、急性乙肝:急性乙肝是指乙肝病毒在短期内引起的肝脏炎症。其症状包括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尿色深等。这种病症一般需要立即就医,因为急性乙肝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治疗急性乙肝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以及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同时,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2、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治疗慢性乙肝主要是抗病毒为主,如遵医嘱使用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等。同时配合保护肝脏的药物如护肝片、谷胱甘肽等。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肝炎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是抗病毒治疗的目标。
此外,预防乙肝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等加以预防。总之,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给予治疗。
2 慢性hbv感染会传染吗
hbv即HBV,指的是乙肝病毒。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若体内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高,则发生传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反之,传染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
1、发生传染的可能性比较大:患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以后,病毒在患者体内存在时间比较长,就会引起慢性感染,如果患者身体内的病毒DNA数量比较高,乙肝表面抗原的数值明显增高,病毒会通过血液或血制品、母婴传播等各种方式传染。患者可出现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厌食、黄疸、腹水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德福韦酯片、恩替卡韦片等药物治疗。
2、传染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如果患者体内抗原比较低,并且产生一定数量的抗体,乙肝病毒DNA颗粒数量微乎其微,说明患者身体正处于逐渐恢复的状态,发生传染的概率比较低。需要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适的治疗,并且要加强饮食营养,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3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意味着体内感染了乙肝病毒。它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早标志,一般在感染后1-2周内就能检测出来。大多数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会自愈,只有少数人会发展为慢性乙肝或者成为无症状携带者。如果您被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乙肝核心抗体、E抗原、E抗体以及乙肝病毒定量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本身并不代表具有传染性,还需要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如果乙肝病毒DNA定量高,则需要抗病毒治疗;如果低于检测线,则只需定期观察。如果家族中有乙肝或肝癌史,或者年龄超过30岁,也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和替诺福韦片。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展,并降低肝癌的发生概率。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影像学检查也非常重要。
4 慢性乙肝血小板低的原因
慢性乙肝患者出现血小板低的情况,可能是饮食不均衡、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脾功能亢进、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可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均衡:由于缺乏维生素K、叶酸等必要的营养物质,对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饮食不均衡还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肝炎病毒的风险。适当增加鱼肉、鸡肉、菠菜、苹果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同时,注意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
2、药物副作用:由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等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对机体产生了刺激,从而引起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下降的现象。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停药或更换其他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并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
3、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原因可能导致肝炎病毒以外的其他病毒感染,进而出现肝脏炎症,临床中通常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使用恩替卡韦片、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索磷布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脾功能亢进: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可能导致脾脏功能异常,出现脾功能亢进,进而影响血小板计数,通常表现为血小板计数低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减轻肝脏损伤,从而改善血小板低的情况。
5、骨髓抑制: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某些药物对骨髓产生了抑制作用,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血小板生成素、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血小板生成,缓解骨髓抑制血小板低的情况。
针对慢性乙肝患者血小板低的情况,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可适当摄入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5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是多少
谷丙转氨酶,也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0U/L。检测时应至少空腹8小时以上,不同人群及年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没有明显的差异。注意不同医院的实验室在检查结果及正常参考值可能会有差异,具体如下: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心脏,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0U/L,如果肝脏有疾病,谷丙转氨酶升高快,有可能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2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谷丙转氨酶结果不一定超过2倍。检测谷丙转氨酶对肝炎的诊断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较差的特点。谷丙转氨酶升高主要见于感染病毒、喝酒、脂肪肝、自身免疫、中毒等。某些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和毒物,如氯丙嗪、水杨酸制剂、异烟肼、有机磷等也可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
目前我国常见的原因就是乙肝和脂肪肝。谷丙转氨酶升高数值较多时,多需要药物治疗,常用的保肝药有护肝片、葡醛内酯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等,这些都是处方药,需要在大夫的指导下使用。
推荐阅读
幼儿园体检有乙肝应及时就医感染科,医院确诊后,医生会对患儿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合适的个性化治疗,如应用干扰素、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积极地抗病毒治疗。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慢性传染性疾病,患儿可能由母婴传播或者血液传播导致。儿童慢性乙肝携带者应每半
124人浏览
在临床,ANA检查是一种用于诊断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见医学检查。具体来说,ANA检查是检测体内是否存在针对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即抗核抗体(ANA)。这些抗体是一类针对细胞核(浆)内蛋白质、核酸或由其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等多种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群,是全
# 治疗方案 # 成分 # 结缔组织病
92人浏览乙肝表面抗体大于10通常表示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免疫力,这是接种乙肝疫苗或曾经感染并康复后的结果。乙肝表面抗体大于10的五种可能解释包括疫苗接种后免疫、自然感染后康复、免疫耐受期、偶然波动和误差或实验室误差。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
183人浏览
不同病毒感染人体后,吃药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且有的病毒目前无法治愈,具体如下:1、呼吸道病毒感染:这一类病毒的范围较广,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它们可引起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等,通
56人浏览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通常意味着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期、低水平乙肝病毒感染、假阳性结果、与其他乙肝标志物联合分析等情况。具体如下:一、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各种抗体,其中核心抗体是感染后较早出现的
191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