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背疼可能是软组织损伤、肌纤维组织炎、颈椎病、结核性脊髓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软组织损伤:在外力的作用下或者其他的因素导致背部间接损伤,可能会引起疼痛,一般疼痛较为剧烈。可以对局部采取热敷,例如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天3~5次,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
2、肌纤维组织炎:由于背部的肌肉比较丰富,在受凉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肌肉无菌性炎症,引起后背疼痛,而疼痛比较局限,活动时症状明显。可以使用滚动式的按摩对背部进行按摩,在滚动的过程中有助于背部肌肉的放松,改善背部肌筋膜炎引起的不适症状。疼痛症状较为严重,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情况。
3、颈椎病:如果患有颈椎病,当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时,可能会刺激到椎管内的神经以及神经根,引起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所以会出现背疼。可以通过佩戴颈托来减轻颈部的压力,同时可以对颈部进行烤电治疗,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等。
4、结核性脊髓炎:可能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杆菌经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脊髓或者是脊柱。当脊柱结核直接浸润而形成的脊髓损害,就会造成后背经常性出现疼痛,还会伴有活动受限。可遵循医嘱通过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抑制结核杆菌,缓解疼痛。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能是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等原因而导致,会使患者出现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会放射到后背,引起后背疼。可遵循医嘱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美托洛尔片等,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熬夜,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