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2小时血糖总是很高,主要考虑存在饮食控制欠佳、运动减少,以及胰岛素释放减少、高峰延迟等多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控制欠佳:在饮食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晚餐以碳水化合物类为主,而碳水化合物类升糖指数相对较高。如果晚餐习惯食用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汤、馒头等,可能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
2、运动减少:晚餐后缺乏运动,无法将摄入的能量充分消耗,也是引起血糖偏高的重要原因。
3、胰岛素释放减少、高峰延迟: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退,会出现胰岛素释放减少、高峰延迟的情况,即本应在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达到高峰,从而使血糖在餐后两小时回落,但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高峰延迟,作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无法充分的发挥降糖作用,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除以上常见原因外,还有可能与糖耐量受损、过度肥胖、糖尿病等导致,也需要排除胰腺炎、肝炎等疾病因素。如果餐后1小时内血糖在6.7-9.4mmol/L之间,餐后2小时内血糖低于7.8mmol/L,则认为是正常水平。若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而且出现了身体消瘦、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则考虑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效、速效胰岛素类药物,以控制每餐的餐后血糖,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片,磺脲类药物如瑞格列奈片等。具体药物的使用需在医嘱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而导致血糖波动较大或低血糖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