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和清热燥湿是中医治疗湿热证的两种方法,重在利湿与燥湿的差别,主要区别于临床用药不同、作用机理不同、主治疾病不同。
1、临床用药不同:清热利湿药具有味甘性淡的特点,如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茵陈、车前草、赤小豆、冬瓜皮等药。清热燥湿药具有味苦性寒的特点,如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龙胆草等药物。
2、作用机理不同:清热利湿药是在清热的基础上,通过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津液的排泄功能障碍时,水液留驻体内,运用这类药物是给湿邪以出路,使水饮湿浊从小便而出,达到祛除湿浊之意。而清热燥湿药则是清热的同时直接燥湿。
3、主治疾病不同:清热利湿药能通利窍道,主要针对下焦水湿,如水肿、淋证、阴汗等病症。清热燥湿药直接除湿,三焦皆可使用,但仍多以中焦为主,适用于脘腹胀闷,纳呆,口中粘腻,身重困倦,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
临床治疗治湿证时,两种方法往往同时使用,建议患者遵从医嘱,在医师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