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肌肉下面疼,可能是剧烈运动、外力撞击、缺钙、骨刺、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剧烈运动:如果日常运动量比较少,短时间内突然增加运动量,可能会增加小腿肥肠肌的肌肉承受负荷,局部肌肉过度疲劳,乳酸长期堆积在小腿肥肠肌,会使局部出现小腿酸痛,尤其在夜间或局部受到寒冷刺激时,疼痛会较为明显。建议日常劳逸结合,运动完后可以用45℃左右的温开水泡脚,能够缓解腿部肌肉疲劳,促进乳酸代谢。泡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30分钟。
2、外力撞击:如果小腿部位受到外力撞击或磕碰,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或神经受到损伤,会表现出淤青、疼痛以及肿胀等。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可以用医用纱布包裹住冰块,冰敷局部5~10分钟,可以反复操作3~5次,能够促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24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可以用毛巾沾取45℃左右的温开水,将多余水分拧干,然后热敷局部10~15分钟,反复操作3~5次,能够促进局部血液流通,减轻疼痛。
3、缺钙:如果长期吃没有营养的食物、过度节食或偏食等,可能会导致身体所摄入的钙元素不足或消耗过多。而钙离子可以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性,当身体严重缺乏钙元素,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会引发小腿肌肉出现痉挛性疼痛,尤其夜间小腿痉挛会较为明显。建议患者配合医生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碳酸钙D3片、醋酸钙颗粒等药物治疗。
4、骨刺:骨刺是指正常的骨骼边缘出现骨性增生物,如果脚踝处的骨骼出现骨性增生物,可能会压迫以及刺激周围组织,出现疼痛、肿胀等,随着疾病进展,疼痛会放射至腿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钙片、乳酸钙颗粒、碳酸钙D3片等药物治疗。
5、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考虑是腰椎间盘退变引发,可能是遗传因素、慢性劳损或者外伤等原因导致。病发症常见的症状,会表现出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以及腰痛等,随着疾病进展,疼痛还会放射至下肢,用手按压时局部也会有明显的疼痛。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内昔布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以及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例如多和他人沟通、看书籍等,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多吃含维生素、蛋白质较丰富的食物,例如苹果、牛肉、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