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

2488篇文章

311898人浏览

1 影响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影响血糖的因素包括五个主要方面,饮食习惯、运动量、体重管理、药物使用和压力管理。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血糖水平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帮助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糖尿病。

1、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糖和高脂肪饮食不仅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控制血糖,建议多摄入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帮助稳定血糖水平。同时,减少糖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如甜点、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波动的风险。

2、运动量:缺乏运动是血糖水平不稳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建议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帮助燃烧多余的卡路里,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进一步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运动是管理血糖的关键部分。

3、体重管理:体重管理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并使血糖难以控制。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水平。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来控制体重是最有效的方法。目标是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这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预防其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和心脏病。

4、药物使用:一些药物,如类固醇和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血糖水平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或直接升高血糖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发现药物对血糖有明显影响,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以确保血糖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5、压力管理:长期压力对血糖水平有显著影响。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血糖控制。通过冥想、瑜伽和其他放松技术来管理压力,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减轻压力的因素。对于压力管理困难的患者,心理咨询和支持也可能是有益的。

管理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阅读全文

2 一般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

相对更容易得糖尿病的几类人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肥胖或超重的人、年龄较大的人、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孕妇、等。具体分析如下:

1、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如果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其患病风险会增加。

2、肥胖或超重的人: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较多的中心性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增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发病几率。

3、年龄较大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胰岛素分泌能力和作用逐渐减弱,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4、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长期缺乏运动,久坐不动;饮食不均衡,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长期吸烟、酗酒等。

5、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如同时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的情况。

6、孕妇:孕期激素变化、体重增加等因素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有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糖尿病。

总之,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和血糖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

阅读全文

3 喜欢吃水果会得糖尿病吗

正常人群喜欢吃水果一般与罹患糖尿病没有必然性。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导致,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其中胰岛素分泌不足主要是因为外界环境以及遗传因素,导致胰岛功能的下降,进而胰岛素分泌能力的下降。而胰岛素抵抗除了遗传因素外,外界环境因素也参与或导致胰岛素抵抗,比如生活中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导致肥胖,以及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所致的胰岛素分泌量需求增加,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症状。对于本身胰岛功能正常者,摄入水果中的糖分就会被人体正常代谢掉,并不会在体内蓄积,即不会导致糖尿病。但本身具有糖尿病危险因素或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长期大量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有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或加速病情进展。

一、不会导致糖尿病

水果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葡萄糖、果糖以及果胶等,对正常人的新陈代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正常的人群喜欢吃水果,胰腺会分泌胰岛素,去降低血糖,所以不会得罹患糖尿病。

二、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或加速糖尿病病情进展

1、增加患病风险: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年龄、活动量不足、肥胖、营养过剩、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如果本身存在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龄等,本身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不足,这时如果持续摄入较多含糖量高的水果,葡萄糖在体内无法实现有效的转化和代谢,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2、加速病情进展:本身患有糖尿病,若过量进食太甜的水果,导致血糖产生较大波动,不利于控制血糖,有可能会使原有病情加重。

总之,如果自身存在糖尿病危险因素,应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变化,一旦出现血糖异常增高或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阅读全文

4 2型糖尿病一般几年后开始恶化

一般情况下,2型糖尿病一般在确诊后5到10年内开始恶化。这个时间范围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并发症,而有些人则可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状态。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有效管理,能够延缓病情恶化的速度。

2型糖尿病会恶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腺功能逐渐减弱。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逐渐变差,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胰腺负担过重,胰岛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等,都会加速2型糖尿病的恶化。遗传因素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史,那么患病和病情恶化的风险都会增加。为了延缓2型糖尿病的恶化,患者需要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定期运动和保持体重。药物治疗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常见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和胰岛素注射液等,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延缓病情恶化的关键措施。通过综合管理,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状态,避免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

阅读全文

5 血糖降到7.1就不往下降了什么原因

血糖降到7.1mmol/L就不再下降考虑跟精神压力大、饮食异常、运动不足、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

1、精神压力大:如果平时有过大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影响内分泌,从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平时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减轻压力。

2、饮食异常:血糖控制与饮食密切相关。如果饮食中含糖量过高,或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血糖难以下降。要确保饮食均衡,控制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运动不足: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如果运动量不足,可能会影响血糖下降。建议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4、胰岛素抵抗: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后胰岛素反应力下降可能会影响到血糖的下降,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本脲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治疗。

5、胰岛功能受损:糖尿病已经对胰岛细胞造成了损害,导致患者身体胰岛功能受损,因此会影响到血糖进一步下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罗格列酮片、盐酸吡格列酮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治疗。

平时需要多注意观察个人身体情况,如果血糖无法下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阅读全文

推荐阅读

glu是什么检查项目

在临床,GLU即葡萄糖检查,是评估血糖水平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在人体中,葡萄糖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葡萄糖检查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有助于诊断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糖代谢异常疾病,也可用于监测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葡萄糖检查时,通常需

2025-10-13

53人浏览
糖尿病一型和二型有什么区别

糖尿病一型和二型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多数包括本质不同、发病时间不同、患者体型不同、症状不同等,要到医院做相对应的检查和治疗。1.本质不同: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身体需求。而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胰岛功能尚在,可能存在胰岛

2025-10-13

161人浏览
年轻瘦人为什么血糖高

瘦人指比较瘦的人。血糖高指高血糖。年轻且瘦的人出现高血糖,可能是饮食因素、经常熬夜、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库欣综合征等原因导致。具体分析如下:1、饮食因素:比较瘦的人吃含糖量、热量或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可导致血糖明显升高。但会随着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

2025-10-12

61人浏览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范围是评估个体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体在饮食后血糖调节的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应该低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血糖的测量通常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这个时间点可以较好地反映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值

2025-10-12

129人浏览
打生长激素有什么危害和副作用

生长激素治疗可能有肌肉疼痛和头痛、免疫系统影响、内分泌紊乱、骨骺过早闭合、潜在风险等潜在危害和副作用。在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时,医生会仔细评估潜在的益处与风险,并监测人体的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1、肌肉疼痛和头痛:通常是由于生长激素导致肌肉和软组织紧张所致。这

2025-10-12

154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