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知识 >  利肝隆颗粒成人吃几袋 利肝隆颗粒怎么吃效果好?

利肝隆颗粒成人吃几袋 利肝隆颗粒怎么吃效果好?

来源:金话筒医药 时间:2023-10-24 03:13:56 手机版

成年人吃几袋利肝隆颗粒

利肝隆颗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那么如何吃效果好呢?吃药要注意什么?

利肝隆颗粒是治疗肝区疾病的常用药物,但不知如何服用的患者有福,现在就来了解一下吧。

利肝隆颗粒的主要功能是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可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对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效果。

利肝隆颗粒的用法用量为开水冲服,一次10g,一天3次,小儿酌减。此外,利肝隆颗粒的注意事项是1、孕妇慎用;2、当药物性状发生变化时,禁止服用。

利肝隆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患者,改善主要症状,减少转氨酶,消除黄疸,改善蛋白质代谢。

临床使用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证明药物安全有效,具有进一步使用的价值。作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肝炎治疗药物,利肝龙颗粒在改善症状和体征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特别是在降低转氨酶方面,值得临床推广。

最近更新

  • 感冒止咳颗粒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感冒止咳颗粒能和阿莫西林一起吃吗

    感冒止咳颗粒通常能和阿莫西林胶囊一起吃,建议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用药。感冒止咳颗粒是一种中成药,由多种中药如柴胡、山银花、葛根、青蒿、连翘等组成,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通常被用于...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

  • 莴苣吃多了有什么害处莴苣吃多了有什么害处

    偶尔莴苣吃多了一般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害处,如果长期吃多了,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增加眼部疾病的发生率。1、消化不良:莴苣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含有的膳食纤维比较丰富,长期大量吃多的比较多...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

  • 头部出汗,脚部怕冷是什么原因头部出汗,脚部怕冷是什么原因

    头部出汗脚部怕冷的原因主要考虑是由于肾阴虚、脾胃虚弱、外伤、情志不畅等所导致的气血瘀滞不畅,或者脾虚引发的体内湿热熏蒸等。由于人体存在肾阴虚,因此使阴阳失交,阳气浮于胸腹的上部,并且迫使体...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

  • 牛黄安宫丸的作用功效是什么牛黄安宫丸的作用功效是什么

    临床没有牛黄安宫丸,可能是指安宫牛黄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牛黄、安息香、没药等多种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解郁安神、调经止痛、抗菌消炎等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安宫牛黄...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

  •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山药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山药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包括健脾益胃、补肺止咳、补肾壮阳、抗衰老、血糖调节。1.健脾益胃:山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淀粉酶等酶类物质,可以增强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欲,改...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

  • 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能除根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能除根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甚至畸形。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尚无根治疗法,但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治疗策略来延缓病情进展,保护关节功能...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

  • 清瘟败毒片的主治功能清瘟败毒片的主治功能

    清瘟败毒片指的是清瘟解毒片,具有泻火解毒、凉血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流行疾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咽喉炎等。清瘟解毒片属于中成药,主要由天花粉,葛根、白芷、连翘、玄参、大青叶、柴胡、羌活...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

  • 柴芩温胆汤的方剂及功效是什么柴芩温胆汤的方剂及功效是什么

    柴芩温胆汤主要是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芩、柴胡等药物组成的,具有化痰止咳、温中理气、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的功效。柴芩温胆汤主要是由柴胡、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壳、竹茹、...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

  • 痰湿代谢慢吃什么药痰湿代谢慢吃什么药

    痰湿代谢慢,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二陈丸、健脾丸、香砂六君丸、温胆汤、保和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具体分析如下:1、二陈丸: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的作用,...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

  • 片仔癀的功效与作用片仔癀的功效与作用

    片仔癀的功效与作用一般包括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消肿利胆、抗肿瘤等,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清热解毒:片仔癀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热病、咽喉...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