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知识 >  慢性支气管炎用什么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吃什么药最好

慢性支气管炎用什么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吃什么药最好

来源:金话筒医药 时间:2023-04-29 01:39:14 手机版
1、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  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  3、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按摩脚心、手心,都有一定帮助。 ,  5、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紫,下肢浮肿,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时送医院治疗。1、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  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  3、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按摩脚心、手心,都有一定帮助。 ,  5、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紫,下肢浮肿,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2,慢性支气管炎吃什么药

慢支属于中医\"喘证\"范畴,有实喘、虚喘之分。虚喘治在肺肾,以培补摄纳为主要治法,可选用资生汤。资生汤加减:生山药15克,玄参10克,白术10克,鸡内金10克,牛蒡子10克,陈皮10克,半夏6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痰粘难出,加贝母10克,瓜蒌10克;气喘者,加炙麻黄10克,苏子10克;痰多色黄稠,加桑白皮12克,苇茎15克,黄芩15克,鱼腥草30克;咽干,加麦冬10克。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4):379,洪敏俐等报道:采用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20例,疗效判定标准按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1979年制订的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判定标准统计,其中临控59例,显效32例,好转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55例,临控11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50.1%。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意义。处方:生山药30克,白术15克,鸡内金6克,玄参15克,牛蒡子10克,生地15克。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若痰多加川贝母10克,瓜蒌12克;发热,痰黄稠加鱼腥草15克,连翘15克;伴畏冷发热、头痛等表证加薄荷6克,银花12克;干咳、声音嘶哑加沙参10克,木蝴蝶6克,山茱萸10克;气喘、痰鸣加葶苈子15克,地龙9克。(1)控制感染: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 ,较重病人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能单独用窄谱抗生素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二重感染或产生耐药菌株。 (2)祛痰、镇咳: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迁延期病人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消除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维静宁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应用强的镇咳剂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 导致病情恶化。 (3)解痉、平喘: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吸入剂。若气道舒张剂使用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使用皮质激素,泼尼松20~40mg/日。 (4)气雾疗法: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亦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如何治疗? (1)坚持锻炼身体:在慢性发病期所采用的一些锻炼不但要坚持,而且因病人的体力有所恢复, 锻炼的强度可以适当地增加。 (2)重视感冒的防治:感冒可使缓解期的病人旧病复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至少1年),定期进行感冒的预防治疗是很重要的,可用感冒疫苗,或服用预防感冒的中草药。 (3)继续药物治疗:一部分慢性发作期的病人,经过一个较短时期的药物治疗,可转入缓解期。这时,咳、痰、喘、炎等四种症状基本消失,但这不等于气管内的病理改变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还应连续服药一个时期。 (4)扶正培本:气管炎在发作期,治疗是以攻邪为主,在缓解期则以扶正为主来培养身体的抵抗力,防止病情复发。平时自汗多,畏寒怕冷者可用玉屏风散:黄芪10g,防风10g,白术10g。平时呼吸气短,活动后加重,腰酸、腿软,可用河车大造丸(紫河车、麦冬、杜仲、龟板、熟地) 或紫河车粉。 慢性支气管炎的预后怎样? 慢性支气管炎如无并发症,预后良好。如病因持续存在,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最近更新

  • 晚餐吃什么健康又营养还减肥晚餐吃什么健康又营养还减肥

    晚餐作为一天中最后一餐,其选择对于健康、营养平衡以及体重管理都至关重要。一个健康、营养且有助于减肥的晚餐应当遵循低热量、高纤维、富含优质蛋白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原则。其推荐有鸡胸肉配绿叶蔬...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

  • 疏风解毒胶囊一天三次,早上忘吃了怎么办疏风解毒胶囊一天三次,早上忘吃了怎么办

    疏风解毒胶囊一天三次,早上忘吃了通常可以通过延时服用补上。疏风解毒胶囊的成分有柴胡、甘草、连翘、虎杖等,味道微苦,有解毒利咽、疏风清热的作用,能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痛、头痛、发热、流...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

  • 治疗白斑的特效药治疗白斑的特效药

    白斑是指白癜风,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顺铂注射液、糖皮质激素、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免疫调节剂,用药治疗期间需要吃一些营养含量较高的食物,能够促进恢复。1、顺铂注射液:...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

  • 右脉沉弦弱是怎么回事右脉沉弦弱是怎么回事

    右脉沉弦弱是中医把脉时的说法,可能是气血不足证、精液不液化症、肝肾阴虚证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护理、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1、气血不足证:此病可能是久病不愈、气血两伤等因素...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

  • 吃樱桃的好处和功效是什么吃樱桃的好处和功效是什么

    吃樱桃的好处通常包括抗氧化作用、调节食欲、润肠通便、促进消化以及补充营养等好处,可以适量的吃一些。1、抗氧化作用:樱桃富含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类黄酮,可以帮助抵抗自由基的损害,减缓细胞老...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

  • 锯齿菜的功效与作用锯齿菜的功效与作用

    辅助答案:锯齿菜别名五月莲,生于稻田、草地、荒地和路旁等低湿处,味淡,性平,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效果。1、清热解毒:中医认为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从而导致口渴...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

  • 身体左边出汗右边不出汗是怎么回事身体左边出汗右边不出汗是怎么回事

    身体左边出汗右边不出汗,考虑是因为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合、经络不通等原因而导致的;可通过补气血、固表止汗、调和营卫、祛风通络等方法进行调理。具体介绍如下:1、汗液的排泄有赖于气的固摄,...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

  • 黄芪去火还是上火的黄芪去火还是上火的

    黄芪属于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黄芪主要功效是补气,有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黄芪通常被认为是一味温和的药物,对于气虚体质的人可以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有助于调节体内...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

  • 虫草怎么吃效果最好虫草怎么吃效果最好

    虫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一般没有虫草怎么吃最好的说法,可以通过炖汤、煮粥、泡茶、炒菜或者是膏剂等方法食用,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的药师或医生。1、炖汤:将虫草与瘦肉或鸡骨...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

  • 小腿淋巴管炎怎么治疗小腿淋巴管炎怎么治疗

    小腿淋巴管炎,通常是皮肤和黏膜受损,细菌入侵感染引起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抗生素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或手术治疗。1、抗生素药物治疗:小腿淋巴管炎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B...

    中药知识 日期: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