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氨基转移酶是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急性肝细胞损害比较敏感的标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00U/L,属于严重偏高,代表肝细胞受损比较严重,通常说明可能存在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胆结石、肝脓肿等情况。
1、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初期阶段肝脏存在急性炎症容易造成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或伴有乏力、黄疸等现象,遵医嘱用抗炎保肝药物,比如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药物治疗。
2、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反应会释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入血液,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严重增高,伴有食欲减退、恶心等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恩替卡韦分散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药物,或选择人工肝、肝移植等手术治疗。
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长期性肝脏炎症容易引起肝组织持续受损,导致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或伴有发热、长期疲劳、腹胀等现象,遵医嘱用马来酸恩替卡韦片、拉米夫定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治疗。若肝脏受损严重,还可以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肝移植手术治疗。
4、胆结石:胆结石可能会导致胆道阻塞,影响胆汁流动,胆汁在肝脏内淤积容易造成肝损伤或炎症反应,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也可能伴有上腹隐痛、饱胀等现象,在医生指导下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必要时可配合医生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等手术治疗。
5、肝脓肿:肝脏受到细菌感染会引起感染性脓肿,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发生炎症反应,释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入血液当中,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严重升高,或伴有肝区钝痛、食欲减退等现象,遵医嘱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氨苄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若脓肿比较大,有穿破可能。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经腹切开引流术、肝叶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此外,也可能是肝硬化引起的该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以减少肝脏损伤。